出处: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”
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子路曰:‘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,见之而不言,何邪?’仲尼曰:‘若夫人者,目击而道存矣,亦不可以容声矣。’”
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道不拾遗,民不妄取。”
出处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夫子之道,至大也,故天下莫能容夫子。”
出处:《晋书·王戎传》:“树在道边而多子,必苦李也。”
出处:宋·辛弃疾《渔家傲·为余伯熙察院寿》:“道德文章传几世,到君合上三台位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倒持泰阿,授楚其柄。”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邹林游学》:“道山学海功非浅,孔思周情文可传。”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我输了理可不输气,输了气也不输嘴。且翻打他一耙,倒问他!”
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小说家者流,盖出于稗官,街谈巷语,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。”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回:“道高一尺魔高丈,性乱情昏错认家。可恨法身无坐位,当时行动念头差。”
出处:民意《告非难民生主义者》:“曾不问资本所以群趋于都会之故,是所谓倒果为因者耳。”
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38回:“道义之交,只此已足,何必更为介介。”
出处: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:“道高易安,势高益危。居赫赫之势,失身且有日矣。”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粲传》:“闻粲在门,倒屣迎之,”
出处:《晋书·嵇康传》:“自卜已审,若道尽涂殚则已耳,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。”
出处: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吾日暮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
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矫志》“道远知骥,世伪知贤。”
出处:《晋书·嵇康传》:“自卜已审,若道尽涂殚则已耳,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。”
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,行仁政,民之悦之,如解倒悬也。”《后汉书·臧洪传》:“北鄙将若倒悬之急。”
出处:郭沫若《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》:“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。”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年》:“宫室兹侈,道殣相望。” 汉·刘向《新序·善谋下》:“相攻击十年,兵凋民劳,百姓空虚,道殣想望,槥车相属,寇盗满山,天下摇动。”
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,行仁政,民之悦之,如解倒悬也。”
出处:《事文类聚前集》卷二十七:“岂有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绷孩儿者乎?”
出处: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倒载干戈,包之以虎皮……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。”
出处: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倒置干戈,覆以虎皮,以示天下不复用兵。”
出处:宋·苏轼《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》:“三峡之民,刀耕火耘,与鹿豕杂居。”
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五章一:“武汉三镇,自北伐以来,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经窒息了整整十年。”
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:“其时天下太平已久,真个是:马放南山,刀枪入库,五谷丰登,万民乐业。”
出处:元·李文蔚《燕青捕鱼》:“刀下留人!哥哥息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