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东西南北,谁敢安处。”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今丘(孔子)也,东西南北之人也。”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厉色扬声,东怒西怨。”
出处:五代·王定宝《唐摭言》卷八:“主司头脑太冬烘,错认颜标作鲁公。”
出处: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8回:“只见那边妖妇妖尼,笑吟吟的将拂子东摇西摆。”
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四:“他和他的那个组,打地,评等级,品好赖,劈青苗,东跑西颠,整整地忙了五天。”
出处:汉·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夫听《白雪》之音,观《绿水》之节,然后《东野巴人》,蚩鄙益著。”吕延济注:“东野,下里之音。”宋玉以问曰:“客有歌于郢中都中,其始曰《下里巴人》也。”
出处:《公羊传·桓公七年》:“士不及兹四者,则冬不裘,夏不葛。”
出处: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,则得妻;不搂则不得妻;则将搂之乎?”
出处: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北海虽赊,扶摇可接;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。”
出处: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:“赵衰,冬日之日也;赵盾,夏日之日也。”杜预注“冬日可爱,夏日可畏。”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载:赵穿杀晋灵公,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,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,便在史策上记载说“赵盾弑其君”。为赵盾所杀。后孔子称赞说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”
出处: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动不失机。”
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随便他如何导之以理,动之以情,一个只是不肯松口。”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。”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庾子嵩目和峤,森森如千丈松,虽磊砢有节目,施之大厦,有栋梁之用。”
出处: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。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!”
出处:《魏书·李顺传》:“卿往复积岁,洞鉴废兴。若朕此年行师,不克以不?”
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栋折榱崩,侨将厌焉。”
出处: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予若观火。”
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
出处:徐迟《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》:“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?还只在蓝图上。”
出处:罗广斌《红岩》第五章:“浓黑的眉梢下,又是那双炯炯有神、明亮、洞察一切的目光,还是那无比坚定、声震屋宇的语音。”
出处: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是故始如处女,敌人开户;后如脱兔,敌不及拒。”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》:“有洞幽烛远之明,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。”
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2回:“倘明哲君子,洞察其奸,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,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。”
出处:宋·陈亮《祭宗成老文》:“虽才俊比肩,可喜可愕,至于动心怵目,无所不有,然其厚德伟度,要不复前人比。”
出处:(严)嵩稔恶误国,陛下岂不洞烛其奸! 《明史·董传策传》
出处:
出处:宋·陆游《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》:“王遗墨藏家庙者,今虽仅存,某尝获观,皆奇丽超绝,动心骇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