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临淄甚富而实,其民无不吹竽鼓瑟、击筑弹琴、斗鸡走犬、六博蹋踘者。”
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子路》:“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。”
出处:语出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: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
出处: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·俗耳针砭诗肠鼓吹》引《高隐外书》:“戴颙春携双柑斗酒,人问何之,曰:‘往听黄鸝声。’”
出处:语出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:“维南有箕,不可以簸扬;维北有斗,不可以挹酒浆。”
出处: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一回:“众人虽俱是珍哥的旧日相知,只因从良以后便也不好十分斗牙拌齿,说了几句正经话,吃了几杯壮行酒。”
出处:清·顾禄《清嘉录·山塘看会》:“每会至坛,箫鼓悠扬,旌旗璀璨,卤簿台阁,斗丽争妍。”
出处:
出处:
出处:清·归庄《看寒花记》:“因思春夏秋之花,斗艳争妍,逾旬则色衰态倦,甚且有一日半日而谢者。”
出处:南朝·宋·鲍照《芜城赋》:“出入三代,五百余载,竟瓜剖而豆分。”
出处:《魏书·西域传·焉耆》:“焉耆为国,斗绝一隅,不乱日久。”
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七步诗》:“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”
出处:林基路《囚徒歌》:“豆萁相煎,便宜了民族仇敌。”
出处:
出处: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呼?”
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》:“(僧)问:'光吞万象从师道,心月孤圆意若何?'师曰:'抖擞精神着。'”
出处:三国·魏·曹操《善哉行》:“月没参横,北斗阑干。”《宋史·乐志》:“斗转参横将旦,天开地辟如春。”
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那一班斗方名士,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,天天弄些诗去登报,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。”
出处:
出处:清·孔尚任《凡例》:“词中所用典故,信手拈来,不露饾饤堆砌之痕。”
出处: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公孙刘田等传赞》:“斗筲之徒,何足选也。”
出处:宋·苏轼《商鞅论》:“至于桑弘羊,斗筲之才,穿窬之智,无足言者。”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76回:“囊瓦乃斗筲之辈,贪功侥幸,今史皇小挫,未有亏损,今夜必来掩袭大寨,不可不备。”
出处:宋·苏轼《上枢密韩太尉书》:“向之来,非有取于斗升之禄。”
出处:《剪灯余话·秋夕访琵琶亭记》:“委任臣僚,非才者众,如陈平章、姚平章,皆斗筲小人,而使之秉钧轴,握兵符。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故舍汝而旅食京师,以求斗斛之禄。”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永斗筲之材,质薄学朽,无一日之雅,左右之介。”
出处: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“况乎行陈凡才,斗筲小器,而怀问鼎之志,敢构无君之逆哉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