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清平山堂话本·五戒禅师私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如饿虎吞羊。”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龙飞相公》:“此非所能效力,惟善可以已之。然君恶籍盈指,非大善不可复挽。”何垠注:“恶籍盈指,犹言恶事纪载已满,不胜指也。”
出处: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三八章:“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,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。”
出处:先秦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
出处:《尚书·舜曲》:“三载,四海遏密八音。”
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85回:“道德沦丧,法度凌夷,匪党纵横,饿殍载道。”
出处: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·文事》:“惊神泣鬼,皆言词赋之雄豪;遏云绕梁,原是歌耷之嘹亮。”
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32回:“那个庄上不饿殍枕藉。”
出处:清·魏源《序》:“于是天文地理,皆定位于高高下下之中;孔思周情,各呈露于噩噩浑浑之际。”
出处:《隶释·汉冀州从事张表碑》:“贡真绌伪,遏渐防萌。”
出处: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14章:“‘她也是他们一伙的,别以为她会哭,哭的多伤心呀,’她想,‘那不过是鳄鱼的眼泪罢了!’”
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七回:“兄听得索郎郎的叉盘声响,使个‘饿虎擒羊’势,叫道:‘你敢来么?’”
出处:《左传·哀公五年》:“私仇不及公,好不废过,恶不众善,义之经也。”
出处:《公羊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子之善善也长,恶恶也短,恶恶止其身,善善及子孙。”
出处:《论语·子张》:“是以君子恶居下流,天下之恶皆归焉。”
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今恶辱而居不仁,是犹恶湿而居下住。”
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恶紫之夺朱也;恶郑声之乱雅乐也;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。”
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恶死亡而乐不仁,是犹恶醉而强酒。”
出处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2回:“这绍闻当不住鹗心鹂舌的话。”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商君列传》:“千人之诺诺,不如一士之谔谔。武王谔谔以昌,殷纣墨墨以亡。”
出处:清 田北湖《与某生论韩文书》:“况贫能病人,饿死事大,不惟利禄之见,尽人难免。”
出处:清 酌元亭主人《照世杯 百和坊将无作有》:“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,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,像饿虎攒羊一般,直打得个落花流水。”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一见了,犹如饿虎见羊,不勾大嚼,顷刻吃个干净。”
出处: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3卷:“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,相见如饥虎逢羊,苍蝇见血。”
出处:欧阳山《苦斗》:“咱们也不嫉妒他人,纵使不一定是个讨债的,也难免是个饿鬼投胎。”
出处: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》:“崇为尚书令,仪同三司,亦富倾天下,僮仆千人,而性多俭吝,恶衣粗食,食常无肉。”
出处:《文中子 事君》:“恶衣薄食,少思寡欲。”
出处: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73回:“这伊秀才又是个极柔懦的好人,在那佃房居住的人家,不肯恶言泼语,伤犯那些众人。”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一路恶言恶语,直嚷到自己房中,说向丈夫。”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自古道:好事不出门,恶事传千里。不到半月之间,街坊邻居,都知得了,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