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藩台见人家不来打点,他便有心公事公办,先从余荩臣下手。”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之。”
出处:《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》:“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,每天生产一至二吨,供不应求。”
出处:朱自清《公园》:“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井水不犯河水。”
出处:梁启超《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》:“凡物之所在市也,供过于求,则价格下落。”
出处:毛泽东《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》:“在公私关系上,就是‘公私兼顾’,或叫‘军民兼顾’。”
出处:《尚书·甘誓》:“今予惟恭行天之罚。”
出处: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宫车一日晏驾,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。”
出处:《晋书·阮种传》:“若人有所患苦者,有宜损益,使公私两济者,委曲陈之。”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蒋济传》:“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,公听并观,若事有未见于理而物未周于用,将改曲易调,远与黄唐角功,近昭文武之迹,岂近习而已哉?”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;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,兼之者其在卿乎?”
出处: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68回:“曾向玉帝上过条陈,拟把电力公之于众,要使人间负有执法权者,皆可利用吾电,以惩治恶人。”
出处:清·许奉恩《里乘》第六卷:“公正廉明,爱才如命。”
出处:清·胡凤丹《〈龙川文集〉辨伪考异跋》:“虽经同人研究再三,余心犹耿耿,未敢公诸同好。”
出处: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若夫尧眉八彩,九窍通洞,而公正无私,一言而万民齐。”《荀子·赋》:“公正无私,见谓从横。”
出处:林语堂《读书救国谬论一束》:“倘是有人不但躬体力行其乐天主义,也只好送入疯人院妥当。”
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,右摄丸,将加己乎十仞之上,以其类为招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师受《诗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、躬行节俭,慈仁爱人。”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射者中,奕者胜,觥筹交错,坐起而喧哗者,众宾欢也。”
出处:明·张居正《请申归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》:“躬行实践,以需他日之用。”
出处: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觥饭不及壶飧。今岁晚矣,子将奈何?”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一回:“只有他穿着那几件旧皮裳,越发显的拱户缩背,好不可怜见的!”
出处:《荀子·哀公》:“弓调而后求劲焉,马服而后求良焉。”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聚兽牌》第一折:“斩汉将汤浇瑞雪,放心杀敌兵拱手而降。”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今日拟打罗山寨,弓折刀尽。”
出处: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童子何知,躬逢胜饯。”
出处:《明史·陈九畴传》:“边臣怵利害,拱手听命,致内属番人勾连接引,以至于今。”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袁张涼国田王邴管传》:“[胡]昭乃转居浑山中,躬耕乐道,以以经籍自娱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鲍宣妻传》:“妻乃悉归侍御服饰,更著短布裳,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。”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并兼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