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晋·刘琨《劝进表》:“苟在食土之毛,含气之类,莫不叩心绝气,行号巷哭。”
出处:明 冯惟敏《玉抱肚 赠赵今燕》曲:“琵琶轻扫动人怜,须信行行出状元。”
出处: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·戊集》:“又乾符二年,崔沆放崔瀣,谭者称座主门生,沆瀣一气。”
出处:南朝·梁·简文帝《大法颂》序:“航海梯山,奉白环之使。”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批评东西的毛病,说那东西的出处,着实是个行家。”
出处:南朝·梁·简文帝《答新渝侯和诗书》:“垂示三首,风云吐于行间,珠玉生于字里。”清·平步青《霞外■(扌麕)屑·论文下·文章圈点》:“书有圈点勾勒,始自前明中叶选刻时文陋习。然行间字里,触眼特为爽豁,故仿而用之。”
出处: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行行若萦春蚓,字字如绾秋蛇。”宋·利登《野农谣》诗:“行行蛇蚓字相续,野农不识何由读?”
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(譬)如行远必自迩,辟(譬)如登高必自卑。”
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诗云:‘行百里者半九十。’此言末路之难也。”
出处:宋·苏轼《答谢民师书》:“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,观之熟矣;大略如行云流水,初无定质,但常行于所当行,止于不可不止。”
出处:明·丘濬《禽言》诗:“行不得也哥哥,十八滩头乱石多。东去入闽南入广,溪流湍驶岭嵯峨,行不得也哥哥。”
出处:西晋 张华《博物志 方士》:“皇甫隆遇青牛道士,姓封名君达,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,大略云……武帝行之有效。”
出处: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叶公子高,微小短瘠,行若将不胜其衣。”
出处:浩然《艳阳天》第52章:“把他这一程子的行动坐卧都摆出来看看,还不明白吗?”
出处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有澹台灭明者,行不由径,非公事,未尝至于偃之室也。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”
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则就木焉。”
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之行水也,行其所无事也。”
出处:晋·王嘉《拾遗记》卷六:“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;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”
出处: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故此一豫让也,反君事仇,行若狗彘,已而抗节致忠,行出乎列士,人主使然也。”
出处:语出《论语·雍也》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。”
出处:金·王若虚《论语辨惑》:“天下之人行不副言者多矣,使夫子随听而遽信之,所失者岂特宰予邪!”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七回:“我行不更名,坐不改姓,都头武松的便是!”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行不苟合,义不取容。”
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诗云:‘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’,此言末路之难也。”
出处: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上》:“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,万乘之主行不履危。”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四回:“有一将,名继业,人号为令公,此人天文地理,六韬三略,无不精通,行兵列阵,玄妙莫测,乃智勇兼全之士。”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班彪传上论》:“班彪以通儒上才,倾侧危乱之间,行不逾方,言不失正,仕不急进,贞不违人。”
出处: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说符》:“譬之出不由门,行不从径也,以是求利,不亦难乎?”
出处: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·李茇遇仙》:“至寺门下,觉身轻神逸,行步如飞,洎归舍,不复饮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