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夫祸之来也,人自生之;福之来也,人自成之。祸与福同门,利与害为邻,非神圣人,莫之能分。”
出处: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五十回:“我算什么,明相国不动声色,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,措天下于泰山磐石。”
出处:梁启超《论中国之将强》:“南洋一带,敬微华人,必不有今日。今虽获兔烹狗,得鱼忘筌……然筚路蓝缕之功,在公论者,终不没于天下。
出处:唐·杨炯《从弟去溢墓志铭》:“阴阳为道,大道无亭毒之心;祸福惟人,圣人有抑扬之教。”亭毒,养育。
出处:《晋书·张骏传》:“虽有火山汤海,无所辞难,岂寒暑之足避哉!”
出处:《周易·颐》:“君子以慎言语,节饮食。”孔颍达疏:“先儒云:祸从口出,患从口入。”
出处:先秦·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。”
出处:梁启超《罗兰夫人传》:“至是内外之形势益急,祸迫眉睫。”
出处:明·王錂《春芜记·反目》:“天网恢恢真可信,须知祸福由人。”
出处: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灵丘丈人》:“至于祸稔恶积,不得已而诛之,是以恩为阱也。”
出处:宋·陆游《谢曾侍郎启》:“祸福有命,岂其或置于胸中。”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法正传》:“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,当斯之时,进退狼跋。”
出处: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慎势》:“故小大、轻重、少多、治乱不可不察,此祸福之门也。”
出处:《周书·武帝纪》:“既祸盈恶稔,众叛亲离,不有一戎,何以大定。”
出处:汉·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城门失火,祸及池鱼。”
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失火而遇雨,失火则不幸,遇雨则幸也,故祸中有福也。”
出处:隋·卢思道《劳生论》:“淫刑以逞,祸近池鱼,耳听恶来之谗,足践龙逢之血。”
出处:汉徐澣《中论·考伪》:“于是惑世盗名之徒,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,生邪端,造异术,假先王之遗训以缘饰之。”
出处:《晋书·惠帝纪》:“祸乱滔天,奸逆仍起,至乃幽废重宫,宗庙纪绝。”
出处:明刘若愚《酌中志·内臣职掌纪略》:“极厌憎释教,以为惑世诬民,最宜摈绝者。”
出处:清·戴名世《序》:“即诸同学之士亦多食贫作苦,蠖屈不伸。”
出处:明·张岱《海志》:“火光烛天,海水如沸,此来得见海战,尤奇。”
出处:京剧《智取威虎山》:“哪怕是火海刀山,也冲上前。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》诗:“光华闪壁见神鬼,赫赫炎官张火伞。”
出处:《北史·袁翻传》:“若违忤要势,祸不旋踵,虽以清白自守,犹不免请谒之累。”
出处:晋·傅玄《口铭》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
出处:元·李好古《张生煮海》第三折:“则为那窈窕娘,不招你个俊俏郎,弄出这一番祸从天降。”
出处:明·孙梅锡《琴心记·长门望月》:“祸福无常,忧喜难定,圣上一日心悔,娘娘便荣还,何苦悲凄。”
出处:《老子》第五十八章: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”
出处:晋·无名氏《莲社高贤传·慧远法师》:“初闻安师讲《般若经》,豁然开悟,叹曰:‘九流异议,皆糠秕耳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