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唐·张说《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》:“圣人之所志,闻一而反三;君子之所能,举十而知九。”
出处: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
出处:梁启超《管子传》第六章第一节:“苟且偷惰,习焉成风,举国上下,颓然以暮气充塞之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:“为人赁舂,每归,妻为具食,不敢于鸿前仰视,举案齐眉。”
出处: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,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。”
出处:宋·杨万里《章贡道院记》:“斯言一出,十邑之民,以手加额,家传人诵。”
出处:毛泽东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》:“他们认为是‘异常强大’的,‘举世无敌’的。”
出处:晋·杜预《春秋左氏传序》:“其发凡以言例,皆经国之常制。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 “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,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?”
出处:汉·东方朔《答客难》:“自以为智能,海内无双。”
出处:宋·刘学箕《松江哨遍》:“松江太湖,举目千里,风涛不作,水面砥平。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如有力者,哀其穷而运转之,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。”
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渔夫》:“举世皆浊我独清。”《国语 晋语》:“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。”
出处:宋·庄季裕《鸡肋编》下卷:“材上加契者,谓之足材,其规矩制度,皆以章契为祖。今人以举止失措者,谓之失章失契,盖谓此也。”
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举枉错诸枉,则民服;举枉错诸直,则民不服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,兵进有必破之状。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,指画形势,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,分析曲折,昭然可晓。”
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一回:“更是性格敏慧,举止娴雅,浅笑微颦,丰华入目;承颜顺意,婉娈快心。”
出处: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万举而无遗策矣。”
出处:《妙法莲华经·方便品》:“乃至童子戏,聚沙为佛塔。”
出处:唐·杜牧《罪言》:“山东之人,叛且三五世矣,今之后生所见,言语举止,无非叛也,以为事理正当如此,沈酣入骨髓,无以为非者。”
出处:《礼记·大传》:“三曰举贤,四曰使能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董仲传》:“众少成多,积小致巨。”
出处: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政事上》:“岑文本谓人曰:‘吾见周论事多矣,援引事类,扬榷古今,举要删芜,会文切理。一字不可加,也不可减。听之靡靡,令人忘倦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曹褒传》:“谚曰:‘作舍道边,三年不成。’会礼之家,名为聚讼,互生疑异,笔不得下。”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讲圣哲之通论兮,心福忆而纷纭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方蜀汉相攻,权在将军,举足左右,便有轻重。”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中山靖王传》:“夫众煦漂山,聚蚊成雷。”
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二回:“这样先生,渐不能矩步方行,不过东家西席,聊存名目而已。”
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所恶执一者,为其贼道也,举一而废百也。”
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一:“宋儒积一生精力,字斟句酌,亦断非汉儒所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