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北魏·杨衒兺《洛阳伽蓝记·追光寺》:“既见义忘家,捐生殉国,永言忠烈何日忘之!”
出处:《晋书·向秀传》:“以为巢许狷介之士,未达尧心,岂足多慕。”
出处:唐·杜甫《倦夜》:“重露成涓滴,稀量乍有无。”
出处:《汉纪·文帝纪下》:“既定汉室,建立明主,眷眷之心,岂有异哉。”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真正是涓滴归公,一丝一毫不敢乱用。”
出处:三国·魏·王肃《孔子家语·观周》:“涓涓不壅,终为江河,绵绵不绝,或成网罗。”
出处:汉 王褒《九怀 株昭》:“瓦砾进宝兮,捐弃随和。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殿中少监马君墓志》:“幼子娟好静秀,瑶环瑜珥,兰茁其芽,称其家儿也。”
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白马篇》: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。”
出处:明·陆采《明珠记·获荫》:“漂泊留潭府,荷深思解衣推食,自知惭负;又荷吹嘘登云路,娇女肯教同赴,这厚德镌心铭骨。”
出处:唐·杜牧《题乌江亭》诗:“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。”
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6回:“卷帙浩繁,也恐一时纸价腾贵,赀力不给。”
出处:晋·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”
出处:《北史·李谔传》:“捐本逐末,流遍华壤,递相师祖,久而愈扇。”
出处:李大钊《国民之薪胆》:“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,宜镌骨铭心,纪其深仇大辱者,有三事焉:曰甲午,曰甲辰,曰甲寅。”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李广传》:“夫报忿除害,捐残去杀,朕之所图于将军也。”
出处:宋·曾敏行《独酷杂志》:“切不可闭门合目,作镌空妄实之想也。”
出处:宋·苏轼《拟侯公说项羽辞》:“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,继平昔之欢。”
出处:语本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安贫》:“上智不贵难得之财,故唐虞捐金而抵璧。”
出处:唐·卢仝《萧宅二三子赠答诗(客谢井)》:“扬州恶百姓,疑我卷地皮。”
出处:《元史·王戢传》:“臣以布衣受恩,誓捐躯报国,今既偾军,得死为幸!”
出处:
出处:宋·岳飞《申司进兵状》:“累准朝廷指挥催督,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。”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高祖武德九年》:“故卷甲韬戈,啖以金帛,彼既得所欲,理当自退。”
出处:
出处:唐·杜甫《倦夜》:“重露成涓滴,稀星乍有无。”
出处:唐·沈亚之《万胜岗新城录》:“冬,纵兵临寿春,屠马塘,走其守令狐通,焚霍丘,淮南郡邑大骇,民人卷席而居。”
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评话·晋史》卷上:“贪取涓滴之微利,而自弃丘山之大功乎!”
出处:先秦·孙武《孙子·军事》:“是故卷甲而趋,日夜不处,倍道兼行,百里而争利。”
出处:唐·李世民《赐刘洎自尽诏》:“刘洎出自闾武,言行罕称,于国无涓滴之劳,在朕匪粉榆之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