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汉·王延寿《鲁灵光殿赋》:“朱桂黝儵于南北,兰芝阿那于东西。”注引:《礼年威仪》:“君乘金而王,其政平,则兰芝常生。”
出处:唐·王勃《七夕赋》:“金声玉韵,蕙心兰质。”
出处: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“今复相遇,起接锋刃,交战之日,兰艾难分。土崩倒戈,宜为蚤(早)计,无使一人迷昧,而九族就祸也。”
出处:《晋书·孔怛传》:“兰艾同焚,贤愚所叹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范滂传》:“滂登车揽辔,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。”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毛伯成既负其才气,尝称宁为兰摧玉折,不作萧敷艾荣。”
出处:唐·陈子昂《上军国利害事三条·出使》:“先自京师,而访豺狼,然后揽辔登车,以清天下。”
出处:清·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六回:“到了湖北,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。”
出处:宋·柳永《玉女摇仙佩》:“愿奶奶、兰心蕙性,枕前言下,表余深意。”
出处:
出处:唐·骆宾王《上齐州张司马启》:“常山王之玉润金声,博望侯之兰薰桂馥。”
出处: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”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初,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,梦天使与己兰。”
出处:南朝梁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渊文烂若披锦,无处不善;陆文若排沙简金,往往见宝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下·周泽》“一岁三百六十日,三百五十九日斋”唐·李贤注:“《汉官仪》此下云:‘一日不斋醉如泥。’”
出处:唐·骆宾王《上齐州张司马启》:“常山王之玉润金声,博望侯之兰熏桂馥,羽仪百代,掩梁窦以霞搴;钟鼎一时,罩袁杨而岳立。”
出处:唐·杨虞卿《过小妓英英墓》诗:“兰质薰心何所在?焉知过者是狂夫。”
出处:西汉·戴圣《大戴礼记·曾子疾病》:“与君子游,苾乎如入兰芷之室,久而不闻,则与之化矣。”
出处:唐杜甫《秋雨叹》诗之二:“阑风长雨秋纷纷,四海八荒同一云。”
出处:唐 杨虞卿《过小妓英英墓》诗:“兰质熏心何所在?焉知过者是狂夫。”
出处:元·李伯瞻《殿前欢·省悟》曲:“闲愁心上消磨尽,烂熳天真,贤愚有几人?”
出处:清·纳兰性德《菩萨慢》词:“阑风伏雨催寒食,樱桃一夜花狼藉。”
出处: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第三卷:“其父成璧,亦异人,少为群盗,未尝读书识之无,乃古今之世代治乱,是非成败,烂如指掌。”
出处:明宋濂《序》:“第近年以来,传者失真,澜倒波随,所趣日下。”
出处:清·王晫《今世说·客止》:“与人言古今成败,烂若披掌,听者忘倦。”
出处: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。”
出处: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》上卷:“谢潉云:‘潘诗烂若舒锦,无处不佳。’”
出处: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纪策考》:“为人览闻辩见,目达耳通,诸事无所不知。”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只因老夫廉能清正,节操坚刚,谢圣恩可怜,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,随处审囚刷卷,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。”
出处:汉·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考功名》:“有益者谓之公,无益者谓之烦,揽名责实,不得虚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