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北齐书·高昂传》:“幼稚时,便有壮气。长而菽谠,胆力过人,龙眉豹颈,姿体雄异。”
出处:典出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馀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龙涘,龙涘拔,堕,堕黄帝之弓。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,乃抱其弓与胡涘号,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
出处:后晋·沈昫《旧唐书·玄宗纪》:“初,上皇亲拜五陵,至桥陵,见金粟山有龙盘凤翥之势。”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马上那人,生得龙眉凤目,皓齿朱唇。”
出处:宋·范成大《山峨眉》诗:“龙跧虎卧起且伏,旁睨沫水沱江潮。”
出处:明·何景明《古松歌》:“龙盘虎拏终有神,白骨苍鳞半枯死。”
出处: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四》:“《尔雅》曰:‘鳣,?有也。’出巩穴三月,则上渡龙门,得渡为龙矣,否则点额而还。”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八十八回:“闺臣听了,把神凝了一凝,只得打起精神,举起笔来,刷、刷、刷如龙蛇飞舞一般,一连写了几句。”
出处:宋·苏轼《水龙吟》词:“古来云海茫茫,道山绛阙知何处?人间自有,赤城居士,龙蟠凤翥。清净无为,坐忘遗照,八篇奇语。”
出处:清·王晫《今世说·企羡》:“新城王西樵阮亭,每过邮亭夜店,辄题诗壁上,诗既惊人,使笔斗大,龙拏虎攫。”
出处:南朝·陈·徐陵《玉台新咏》序:“三台妙迹,龙伸蠖屈之书;五色华笺,河北胶东之纸。”
出处:郭小川《夜进塔里木》诗:“看吧看,那一群庞然大物——黑压压,龙蟠虎伏。”
出处:欧阳山《苦斗》四六:“那时候,一个个青年人都是龙神马壮,气吞牛斗,争论起世界国家大事来,都是口若悬河,当当不断,慷慨激昂,谁也不让谁。”
出处:宋·范成大《水龙吟·寿留寺》词:“物外新闻,凤歌鸾翥,龙蟠虎绕。”
出处:唐·卢照邻《五悲·悲才难》:“高谈则龙腾豹变,下笔则烟飞雾凝。”
出处:敖顺道:“此正谓‘龙生九种,九种各别。’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三回
出处:前蜀·贯休《相合歌词·蒿里》:“气凌云天,龙腾凤集,尽为风消土吃。”
出处:南朝·梁·梁元帝《金楼子·立言》:“龙首豕足,随时之义;牛头马髀,强相附会。”
出处:宋·赵与时《宾退录》第二卷:“梁鹄书,如龙威虎震,剑拔弩张。”
出处: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第一卷:“与一弟三侍卫弃军先进,渡河冲阵,龙腾虎蹴,以四人败敌八百。”
出处:明·宋濂《走笔送金贤良》诗:“蛋雨蛮烟十年梦,龙韬豹略一生心。”
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钦士》:“彼虽降高抑满,以贵下贱,终亦并目以远其明,假耳以广其聪,龙腾虎踞,宜其然也。”
出处:清·顾炎武《杭州》诗:“宋世都临安,江山已失据。犹夸天目山,龙翔而凤翥。”
出处:唐·张怀瓘《书断·神品》:“尤善章草,书出诸杜度,故崔瑗云:龙骧豹变,青出于蓝。”
出处:明·陈子龙《望下邳作七言古》:“龙腾虎啸势莫当,谁知芒肠云飞扬?”
出处:《宋书·武帝纪中》:“公龙骧凤矫咫尺八纮,括囊四海,折冲无外。”
出处:诤民《五月二十一日上谕恭注》:“有拿破仑之龙腾虎踯,而后率轻躁之拉丁人震慑全欧。”
出处:京剧《乌龙院》第三场:“想我们这样人家,吃的是鸡鸭鱼肉,也就是啦,难道说,还要吃什么龙心凤肝不成吗?”
出处:清·汉血愁予《崖山哀·胡闹》:“忽必烈坐宝帐龙骧虎啸,占住了燕京城铁裹铜包。”
出处:清·夏清贻《何日醒·东三省》:“战鼓三挝,龙腾虎掷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