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明·朱有燉《灵芝庆寿》第一折:“皆因中国雨顺风调,民安物阜。”
出处:
出处:宋·吴自牧《梦梁录·山川神》:“每岁海潮太溢,冲激州城,春秋醮祭,诏命学士院,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。”
出处:明·宋濂《敦睦堂记》:“海东之邑,闻有民淳俗厚如邹、鲁,必张氏之化也欤!”
出处:五代·后蜀·孟昶《戒石文》:“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。”
出处:清 郑观应《盛世危言 吏治下》:“可见当时君明臣良,民康物阜,致治之隆非无故也。”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九十一回:“本处万山环列,易于哨聚,又值水旱频仍,民穷财尽,人心思乱。”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九十一回:“本处万山环列,易于哨聚,又值水旱频仍,民穷财尽,人心思乱。”
出处:宋·张载《西铭》:“民吾同胞,物吾与也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循吏传序》:“民用凋敝,奸轨不禁。”
出处:《左传·定公十四年》:“谚曰:‘民保于信。’吾以信义也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郦食其传》:“王者以民为天,而民以食为天。”
出处: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宋殇公立,十年十一战,民不堪命。”
出处:汉·扬雄《法言·孝至》:“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,明道信义。”
出处: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:“财匮力尽,民不聊生。”
出处:清·赵翼《二十二史札记》卷二十八:“自古大兵大役,未有不民怨沸腾,丧国亡身者。”
出处: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越王内实府库,垦其田畴,民富国强,众安道泰。”
出处:五代后蜀·孟昶《戒石文》:“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。”
出处: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“奉盛以告曰:‘洁粢丰盛’,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岁比灾害,民有菜色。”
出处:《尚书·泰誓下》:“独夫受,洪惟作威,乃汝世仇。”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今之所谓良臣,古之所谓民贼也。”
出处:
出处:宋·曾巩《答李讼书》:“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,信如是,是足下之有志乎道。”
出处: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’”
出处:明·杨柔胜《玉环记·延赏庆寿》:“民熙物阜岁时丰,三边烽火息,四海受恩隆。”
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。”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六物不同,民心不壹,事序不类,官职不则,同始异终,胡可常也?”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。”
出处:《老子》第七十四章: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。”
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