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:“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
出处: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文秀乃切骨之仇,日夜在心,故此一经眼,即便认得。”
出处:唐·颜真卿《寒食帖》:“寒食只数日间,得且住为佳耳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。”
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》:“希望全体人民,一律安居乐业,切勿轻信谣言,自相惊扰。切切此布。”
出处: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故夫夸目者尚奢,惬心者贵当。”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。”
出处:先秦·荀况《荀子·劝学》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虽有挈瓶之知(智),守不假器,礼也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人有言,挈瓶之知(智),不失守器。”
出处:宋 苏舜钦《诣匦疏 景祐五年》:“旬余日来,闻颇有言事者,其间岂无切中时弊,而绝不闻朝廷从而行之。”
出处:《梁书·冯道根传》:“怯防勇战,此之谓也。”
出处:《庄子·胠箧》:“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;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。”
出处:
出处:《庄子·胠箧》:“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;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。”
出处: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。”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。”
出处:毛泽东《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》:“若夫暗藏之汪精卫则招摇过市,窃据要津;匿影藏形,深入社会。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顺宗实录·永贞五年》:“虽叛两使事,未尝以簿书为意,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,谋夺官者兵,以制四海之命。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顺宗实录·永贞五年》:“虽叛两使事,未尝以簿书为意,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,谋夺官者兵,以制四海之命。”
出处: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:‘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。’”
出处: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。”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。”
出处:明·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十一回:“不期被住持爷知觉,施恻隐之心,释放我等,又赐诸弟兄财物,至今感佩不忘。小人切切在心,报恩无地。”
出处:宋·龚明之《中吴纪闻·王彦光》:“彦光时主丽水簿,慨然上疏陈十弊,皆切中时病。”
出处:林语堂《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》:“亦可于偶语中道得款曲,切中要害。”
出处:宋·王安石《与孙莘老书》:“今世人相识,未见有功有切瑳琢磨如古之朋友者,盖能受善言者少。”
出处:《南史·王融传》:“(融)诣王僧佑,因遇沉昭略,未相识。昭略屡顾盼,谓主人曰:‘是何年少?’融殊不平,谓曰:‘仆出于扶桑,入于汤谷,照耀天下,谁云不知,而卿此问?’昭略云:‘不知许事,且食蛤蜊。’”
出处:清·陶澍《重刻序》:“江陵张文忠公起而振之,挈领提纲,综核名实,法肃于庙堂之上,而令行于万里之外。”
出处:宋·叶适《太学博士主君墓志铭》:“江淮士人零落,既闻君讲说,切理会心,坐席皆满。”
出处:
出处: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体性》:“显附者,辞直义畅,切理厌心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