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清·沈德潜《说诗晬语》上卷:“后人只于全篇中争一联警拔,取青妃白,有句无章,所以去古日远。”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9回:“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,光耀祖宗,报答父母劬劳之恩。”
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结构》:“并前人已传之业,亦为取长弃短,别出瑕瑜,使人知所从违。”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4回:“大王犹自狐疑未定,安能取信于人?”
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。”汉·高诱注:“……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,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。”
出处:语出唐太宗《帝范》卷四:“取法于上,仅得为中,取法于中,故为其下。”
出处: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出处:《史记·律书》:“三月也,律中姑洗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《白虎通》云:‘沽者,故也。洗者,鲜也。’言万物去故就新,莫不鲜明也。”
出处:《周易·丰》:“窥其户,阒其无人。”
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且许子何不为陶冶,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?”
出处:南朝·梁·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以迎新年,相聚酣饮,留宿岁饭,至新年十二日,则弃之街衢,以为去故纳新也。”
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那些眠鸥宿鹭,阒然无声。”
出处: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今愚弟来归,实是去暗投明,脱鬼成人之幸。”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仆虽怯懦,欲苟活,亦颇识去就之分矣。”
出处:清·东轩主人《述异记·僵尸鬼》:“趋至,则破屋前后二间,阒无人声。”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郡国辐凑,浮食者多,民去本就末。”
出处:语出《老子》第二十九章:“是以圣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”《韩非子·扬权》:“故去甚去泰,身乃无害。”
出处: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四:“曾梦至一处,见禅床几杖萧然,而阒无一人。”
出处:宋·黄庭坚《醉蓬莱》词:“尽道黔南,去天尺五。”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后主传》:“五年春,丞相亮出屯汉中,营沔北阳平石马。”裴松之注引《诸葛亮集》载后主刘禅诏曰:“有能弃邪从正,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,国有常典,封宠大小,各有品限。”
出处:唐·常建《题破册寺后禅院》诗:“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”
出处:徐怀中《我们播种爱情》第二章:“只能排成一串,曲里拐弯地通过走廊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臣闻客有过主人者,见其灶直突,傍有积薪。客谓主人,更为曲突,远徙其薪,不者且有火患,主人嘿然不应。俄而家果失火,邻里共救之,幸而得息。”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卓偶染小疾,貂蝉衣不解带,曲意逢迎,卓心愈喜。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忆昨行和张十一》诗:“自期殒命在春序,屈指数日怜婴孩。”宋·欧阳修《集古录跋尾·唐安公美政颂》:“今文儒之盛,其屈指可数者,无三四人。非皆不能,盖忽不为尔。”
出处: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且夫为从者,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,虎之与羊不格明矣。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,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。”
出处:《宋史·李垂传》:“今已老大,见大臣不公,常欲面折之。焉能趋炎附热,看人眉睫,以冀推挽乎?”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七十九回:“陛下,从此色欲少贪,阴功多积,凡百事将长补短,自足以祛病延年。”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三折:“如今把姐姐拖到官中,三推六问,屈打成招。”
出处: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七回:“京外的官员,那个不趋之若鹜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