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后汉书·徐徲传》:“蕃在郡不接宾客,唯徲来特设一榻,去则县(悬)之。”宋·陆游《寄题徐载叔东庄》诗:“南台中丞扫榻见,北门学士倒屣迎。”
出处:唐·杜牧《读韩杜集》诗:“杜诗韩集愁来读,似倩麻姑痒处抓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固独粉饰貌,搔头弄姿。”
出处:唐·李白《古风》诗:“正声何微茫,哀怨起骚人。”汉·扬雄《长杨赋》:“墨客降席,再拜稽首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大丈夫处世,当扫除天下,安事一室乎?”
出处:《汉书·魏豹田儋韩信传赞》:“秦灭六国,而上古遗烈扫地尽矣。”
出处:唐·王建《寄蜀中薛涛校书》诗:“万里桥边女校书,楷杷花里闭门居。扫眉才子知多少,管领春风总不如。”
出处:《诗经·邶风·静女》:“爱而不见,搔首踟蹰。”
出处:元·刘壎《隐居通议·诗歌》:“元和至今,骚翁墨客,代不乏人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魏豹田儋等传赞》:“用于贬义。秦灭六国,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。”《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惟怀逮愍,丧乱弘多,衣冠礼乐,扫地俱尽。”
出处: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12回:“两个搔头摸耳,没有法想。”
出处:《晋书·惠帝纪》:“魏晋已来之积扫地无遗矣。”
出处:唐·杜牧《读韩杜集》诗:“杜诗韩集愁来读,似倩麻姑痒处抓。”
出处:南朝·梁·任昉《天监三年笨秀才文》:“百王之敝,齐李斯甚,衣冠礼乐,扫地无余。”
出处:清·徐士俊《络冰丝》:“小生沈约字休文……天生就骚情赋骨,随他半幅纸、半点墨,当值千金。”
出处: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三幕:“我们已经是扫锅刮灶的都拿了出来,不瞒你说,家里连一块钱都不剩了。”
出处:清·戴名世《序》:“永嘉山水,秀绝鬟区,曩者亦骚人词客之所萃也。”
出处:语出《汉书·酷吏传·严延年》:严延年迁河南太守,其母从东海来,欲从延年腊,到洛阳,适见奏报引决囚人。母大惊,谓延年曰:“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!行矣!去女东归,扫除墓地耳!”后岁余,延年果败。
出处:明·李介《天香阁随笔》第一卷:“未尝有横画舫于烟波,负奚囊于邱壑者,今世之骚人墨士,不过侈谈西湖耳。”
出处: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2回:“有此机会,扫穴犁庭,指顾间事。”
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公园里的牡丹芍药,邀来骚人雅士,缓步徘徊,摇着名贵的纸扇。”
出处:
出处: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上卷:“湖山幽境,风月遨游,实骚人逸客之常情。”
出处: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;嫂溺,援之以手者,权也。”
出处: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十三回:“两个人搔头摸耳,没有法想。”
出处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4回:“有七八年的,也有三四年的,也有昨年的,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。要是清白扫地出门,总得两千两。”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大行在殡,路人掩涕。固独胡粉饰貌,搔头弄姿,槃旋偃仰,从容冶步,曾无惨怛之心。”
出处:
出处: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旅寄》:“早是暮冬,不提防岭北风严,感了寒疾,又无扫兴而回之理。”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7回:“你这个小贱人,命带扫帚星!进门不到一年,先扫死了丈夫,再把公公的差使扫掉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