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使遂早得处囊中,乃脱颖而出,非特其末见而已。”
出处:宋《碧岩录》卷一:“道个佛字,拖泥带水;道个禅字,满面惭惶。”宋·释道元《五灯会元》:“狮子翻身,拖泥带水。”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
出处:《新唐书·娄师德传》:“其弟守代州,辞之官,教之耐事。弟曰:‘有人唾面,洁之乃已。’师德曰:‘未也,洁之,是违其怒,正使自干耳。’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李贤注引《九州春秋》曰:“始天下兵起,我谓唾掌而决。”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八回:“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,大约一部之中,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,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?”
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扬戏传》:“宗计于朝,或异或同,敌以乘衅,家破人亡。乖道反德,托凤攀龙。”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杜周传》:“方进终不举白,专作威福,阿党所厚,排挤英俊,托公报私,横厉无所畏忌。”
出处:唐·刘肃《大唐新语·极谏》:“而乃冯附城社,蔽亏日月,托公行私,交游群小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隗器传》:“帝报以手书曰:‘慕乐德义,思相结纳……数蒙伯乐一顾之价,而苍蝇之飞,不过数步,即托骥尾,得以绝群。’”李贤注:“张敞书曰:‘苍蝇之飞,不过十步,自托骐骥之尾,乃腾千里之路。然无损于骐骥,得使苍蝇绝群也,’见敞传。”
出处:元·杨载《诗法家教·讽谏》:“古人凡欲讽谏,多借以喻彼,臣不得于君,多借妻以思其夫,或托物陈喻,以通其意。”
出处:清·汪琬《说铃》:“故能托物感怀,缠绵凄恻,若使饥寒切肤,亦未暇尔尔。”
出处:明·王炜《慈竹堂记》:“夫奉亲致养者,孝子之折分;托物寓感者,仁人之至情。”
出处:明·王炜《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》:“诗之为用,共托物连类,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。”
出处:元·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三折:“穿的那衣服拖天扫地的,一脚踹着,不险些儿绊倒了。”
出处:《宣和画谱·文同》:“凡于翰墨之间托物寓兴,则见于水墨之戏。”
出处:元·黄溍《格庵先生赵公阡表》:“道之不行,托于空言,显显赵公,则既有闻。”
出处: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谢天香》第二折:”便使尽些伎俩,千愁断我肚肠,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。”详见“金蝉脱壳”。
出处:汉·赵岐《〈孟子〉题辞》:“仲尼有云:‘我欲托之空言,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’”按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作“载之空言”。司马贞索隐:“案:孔子之言见《春秋纬》,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。空言谓褒贬是非也。”
出处: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有“唾地成文”一目,赞李贺云:“有人谒李贺,见其久而不言,唾地者三,俄而成文三篇。”
出处:清·朱珪《序》:“若方将试吏事,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,利病之实,不徒托诸空言也。”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王处仲(王敦)每酒后辄咏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’。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
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:“拥护张主任,请郭主任脱袍退位。”
出处: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二折:“俺有朝一日身亡后,谁是我的拖麻拽布人。”
出处:南朝梁沈约曾用谢朓“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”的话,来评王筠的诗,见《南史·王筠传》。
出处:但遣一二慎将,付锐兵十万,翔会云輣,唾手可取。 《新唐书·褚遂良传》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就是我这师傅,不辞年高路远,拖男带女而来,他也是为好。”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6回:“从前只有九姨太有些,脱天漏网的事做的顶多,银子少了不要,至少五百起码,以及几千几万不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