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十九回:“王黼大怒,将宋昭削职为民。”
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削株掘根,无与祸邻,祸乃不存。”
出处:
出处:战国·卫·吴起《吴子·励士》:“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,千人追之,莫不枭视狼顾,何者?恐其暴起而害己也。”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9卷:“汪革照律该凌迟处死,仍枭首示众,决不待时。”
出处:《明史·章懋传》:“此下陛下宵旰焦劳,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。”
出处:《明史·罗侨传》:“愿陛下慎逸游,屏玩好,放弃小人,召还旧德,与在廷臣工,宵旰图治,并敕法司慎守成律。”
出处: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一折:“不争晋公主怀孕在身,产孤儿是我仇人,待满月钢刀铡死,才称我削草除根。”
出处:《明史·吴时来传》:“若不去嵩父子,陛下虽宵旰忧劳,边事终不可为也。”
出处: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党阇黎一念错投胎》:“戴了儒衣儒冠,便是孔子;削发披缁,便是释牟尼佛。”
出处: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回:“本署院任京秩时,伏见朝廷崇尚节俭,宵旰忧勤,属在臣工,尤宜惕厉。”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刃儿薄,尖儿长,靶儿短,削铁无声,吹毛过刃。”
出处:据《吕氏春秋·具备》载,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治亶父(今山东省单县),体圣人之化,三年,夜间捕鱼的人能将所得小鱼重归水中。
出处:元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一折:“[搽旦云]我不和你撒赖撒痴的,断了酒者![正末唱]教我断消愁解闷瓮头香。”
出处:梁启超《本馆第一百册祝辞》:“虽然,菲封不弃,敝帚自珍,哓音瘏口,亦已三年,言念前劳,不欲泯没。”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今国家素无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,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,独有一陈汤耳!”
出处: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杂艺》:“弹棋亦近世雅戏,消愁释愦,时可为之。”
出处:清·刘书年《刘贵阳说经残稿·沂水桑麻话》:“一人入集,必不能枵腹终朝;数日一集,亦不能徒手而归。”
出处:鲁迅《两地书·致许广平112》:“这即使是对头,是敌手,是枭蛇鬼怪,我都不问。”
出处: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(五)消极怠工。稍不遂意,就消极起来,不做工作。”
出处:《南齐书·戴僧静传》:“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,每荡一合,辄大杀伤,官军死者百于人。”
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:“就是屯子里消息灵通、心眼挺多的韩家大院的韩老六,也不太清楚。”
出处:《艺文类聚》卷三六引北周庚信《五月披裘负薪画赞》:“禽巢欲远,鱼穴惟深,消声灭迹,何必山林!”
出处:《梁书·武帝纪》:“高祖形容本壮,及还京都,销毁骨立。”
出处:语出《易·剥》:“君子尚消息盈虚,天行也。”
出处:语出《艺文类聚》卷三六引北周庚信《五月披裘负薪画赞》:“禽巢欲远,鱼穴惟深,消声灭迹,何必山林!”
出处: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15回:“这都是风俗奢靡,处处使人销魂荡魄。”
出处:《易·剥》:“君子尚消息盈虚,天行也。”
出处:明·杨慎《冶容诲淫》:“女之艳媚,亦令人销神流志。”
出处:明谢谠《四喜记·亲忆琼英》:“你看那人踏雪寻梅,那人寒江独钓,何等消遥自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