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陈世旭《将军镇》第十章三:“那就更得让她学会照章办事。国有国法,院有院规,不然,还得了?”
出处:《宋史·刘光世传》:“楚州破,命光世节制诸镇,力守通泰。完颜昌屯承楚,光世知其众思归,欲携贰之。……获敌不杀,令持钱文示其徒,有欲归者,扣江执钱为信。归者不绝。”
出处:《清会典事例·七四八·刑部·吏律职制》:“学臣应用员役,傥有招摇撞骗及受贿传递等弊,提调官不行访拿究治者,亦交部议处。”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八回:“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,招兵买马,徐图征进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季布传》:“辩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。”
出处:元·刘唐卿《降桑椹》第二折:“招财进宝臻佳瑞,合家无虑保安存。”
出处:《明史·石亨传》:“因劾亨招权纳赇,肆行无忌。”
出处: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高帝五年》:“高祖起丰、沛以来,罔罗豪桀,招亡纳叛,亦已多矣。”
出处:《无量寿经》卷上:“所修佛国,开廓广大,超胜独妙,建立常然,无衰无变;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,积植菩萨无量德行。”
出处:清·惜阴堂主人《二度梅》第六回:“俗语说得好:‘人情不在厚薄’,看老夫的情面,不要与他较量,照单全收了罢。”
出处:《东观汉记》卷十五;《后汉书·杜诗传》
出处:宋·苏轼《王仲仪真赞序》:“至于缓急之际,决大策,安大众,呼之则来,挥之则散者,唯世臣巨室为能。”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汲黯列传》:“使黯任职居官,无以逾人,然至其辅少主,守城深坚,招之不来,麾之不去,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。”
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越语上》:“夫虽无四方之忧,然谋臣与爪牙之士,不可不养而择也。”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81回:“我再出个‘照妖镜’,打《老子》一句,如打著,还你扇子。”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明暗之效,葬之吉凶,昭然可见矣。”
出处:宋·范镇《东斋纪事》第四卷:“田元均密谏况,宽厚明辨,其治成都最为声。……蜀人谓之‘照天蜡烛’,又谓之‘不错事尚书’。”
出处: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第11卷:“爪牙之将,用不拘资。”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传》:“符瑞之应,昭然著闻。”
出处:《魏书·杨播传》:“若率众一临,方寸各乱,人人思归,则郡围自解。不战而胜,昭然在目。”
出处: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是故无冥冥之志者,无昭昭之明。”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甘瞑于太霄之宅,而觉视于昭昭之宇。”
出处:宋·辛弃疾《沁园春》:“麾之即去,招亦须来。”
出处:
出处:明·宋濂《桃花涧修楔诗序》:“郑之旧俗,于溱洧两水文上,招魂续魄,执兰草以拔除不祥。”
出处:宋·陈亮《酌古论·曹公》:“……光辅汉帝,招贤礼士,修明庶政,以宰天下。”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89回:“于是宣王招贤下士,疏远嬖佞……齐国大治。”
出处:
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刘老头儿大概是看上了祥子,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‘小人’。”
出处:《元史·来阿八赤传》:“今出兵分定其地,招降纳附,勿纵士卒侵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