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那珍大爷管儿子,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,只是着三不着两的。”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八回:“我等愚卤,拙口钝腮,不会说话。”
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有孺子歌曰:‘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’孔子曰:‘小子听之。清斯濯缨,浊斯濯足矣。自取之也。’”
出处:《汉书·河间献王传赞》:“夫唯大雅,卓尔不群。”
出处:《庄子·让王》:“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,捉襟而肘见,纳履而踵决。”
出处: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,尚未足。”
出处:晋·戴逵《竹林七贤论》:“嵇绍入洛,或谓王戎曰:‘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,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。’”南朝梁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。”
出处:明 王守仁《申行十家牌法》:“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,县官备礼亲造其庐,重加奖励。”
出处: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北有清渭浊泾,兰池周曲。”
出处: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与范阳祖逖为友。闻逖被用,与亲故书曰:‘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;常恐祖生先吾着鞭。’”
出处:唐·司空图《诗品·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,俱道适往,着手成春。舅逢花开,如瞻岁新。”
出处:《宋史·太祖纪》:“太宗尝病亟,帝往视之,亲为灼艾。太宗觉痛,帝亦取艾自炙。”
出处:明 张居正《请裁定宗藩事例疏》:“上不亏展亲睦族之仁,下不失酌盈剂虚之术。”
出处:《庄子·天道》:“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。”
出处:清·随缘下士《林兰香》:“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,只是嘴拙舌钝,不敢轻易开口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东海恭王彊珙传》:“王恭谦好礼,以德自终,遣送之物,务从约省,衣足敛形,茅车瓦器,物减于制,以彰王卓尔独行之志。”李贤注:“《前书》曰:‘卓尔不群者,河间献王近之矣。’”
出处:金·王若虚《揖翠轩赋》:“意其劲挺坚确,卓乎不群,举世皆怯而我独勇,众人既屈而我独伸。”
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:“是事如捉风捕影,杳无实证,又不可刑求。断离断合,皆难保不误。”
出处:清·钮琇《觚剩续编·律例》:“自风雅之道衰,即愚若胡生,亦必捉风捕月,自诩五言之城。”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何可一日无此君?”刘孝标注引南朝·宋·何法盛《中兴书》:“徽之卓荦不羁,欲为傲达,放肆声色,颇过度,时人钦其才,秽其行也。”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大劫牢》第三折:“捉虎擒蛟真壮士,好汉声名播四方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刘虞传论》:“其能历行饬身,卓然不群者,或未闻焉。”
出处:《庄子·让王》:“曾子居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,捉衿而肘见。”
出处:
出处:明·焦竑《焦氏笔乘·募疏》:“伏以捉衿露肘,谁怜子夏之贫。”
出处:清·宣鼎《夜雨秋灯录续集》卷三:“咬文嚼字,秀才当行;拙口笨腮,农人本色。”
出处:《庄子·让王》:“曾子居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,捉衿而肘见。”
出处:清·薛雪《一瓢诗话》:“分题拈韵,诗家之厄也……一遭牵合,未免捉襟露肘。”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七十一回:“童七道:‘咱实得百十两银接接手才好哩;要不,也就捉襟露肘了。’”
出处:《汉书·酷吏传·序》:“汉兴,破觚而为圜,斫琱而为朴,号为罔漏吞舟之鱼。”
出处:唐·骆宾王《帝京篇》:“平台戚里带崇墉,酌金馔玉待鸣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