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七:“见《万法归宗》中载有是符,其画纵横交贯,略如小篆。”
出处:晋·司马彪《零陵先贤传》:“璋遣法正迎刘备,巴谏曰:‘备,雄人也,入必为害,不可内也。’既入,巴复谏曰:‘若使备讨张鲁,是放虎于山林也。’璋不听。”
出处:《周易·震》:“出,可以守宗庙社稷,以为祭主也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宣帝纪赞》:“孝宣之治,信赏必罚,综核名实。”
出处: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拂髻,总角。”郑玄注:“总角,收髻结之。”《晋书·何劭传》:“邵字敬祖,少与武帝同年,有总角之好。”
出处:汉·刘向《战国策序》:“苏秦为从,张仪为横,横则秦帝,从则楚王,所在国重,所去国轻。”《鬼谷子·捭阖》:“捭之者,开也,言也,阳也;阖之者,闭也,默也,阴也。”
出处:宋 谢尧仁《张于湖先生集序》:“以至唐末诸诗人,雕肝琢肺,求工于一言一字间,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,而概之前数公纵横驰骋之才,则又有间矣。”
出处:柯灵《向拓荒者致敬》:“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,而笔锋所至,纵横开合,娓娓而谈,从历史掌故……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。”
出处:明·方孝孺《赠王时中序》:“繇是而寓于术,纵横开阖,无所施而不宜,岂若专门独学者之劳且陋哉!”
出处:元·陈以仁《存孝打虎》第一折:“黄巢纵横天下,朝中文武并不以社稷为重。”
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贱姓严,舍下就在咫尺。去岁,宗师案临,幸叨岁荐,与我这汤父母是极好的相与。二位老先生,想都是年家故旧?”
出处:《续资治通鉴·元泰定帝泰定元年》:“辽王托克托,乘国有隙,诛屠骨肉……如令归藩,臂之纵虎出柙。”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周公瑾英俊异才,与孤有总角之好。”《晋书·何劭传》:“邵字敬祖,少与武帝同年,有总角之好。”
出处:《抱朴子·内篇·微旨》:“纵曲枉直,废公为私,刑加无辜。”
出处:唐·柳宗元《贞符》:“惟人之初,总总而生,林林而群。”
出处:隋·王通《中说·问易》:“真君、建德之事,适足推波助澜,纵风止燎尔。”
出处:宋·吕祖谦《东莱博议》卷一:“陪朱泗之席者入耳皆德音,纵横交错。”
出处:宋·谢尧仁《张于湖先生集序》:“以至唐未诸诗人;雕肝琢肺;求工于一言一字间;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;而概;之前数公纵横驰骋之才;则又有间矣。”
出处:《容斋随笔·卷六·洗儿金钱》:“若总而言之,殆不可胜算。”
出处:明·唐顺之《咨总督都御史胡牌》:“若乘月黑潮满之夜,驾船冲出港门,及扛船随处下海……是纵虎出匣,祸岂胜言。”
出处:
出处:茅盾《白杨礼赞》:“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,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,力求上进的白杨树,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、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?”
出处:《剪灯余话·泰山御史传》:“率轻狂而自若,踪迹诡秘,贿赂公行。”
出处:唐·杜甫《登充州城楼》诗:“东郡趋庭日,南楼纵目初。”
出处: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,莫敢纵兵。”
出处:《三国志通俗演义·青梅煮酒论英雄》:“得志则纵横四海。”
出处: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许负指其口曰:‘有纵理入口,此饿死法也。’”
出处:汉·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千载一会,论说无疑,翼乎如鸿毛遇顺风,沛乎若巨鱼纵大壑。”
出处:张扬《第二次握手》:“在临终的病床上,叶楚波颤巍巍地向孩提时代总角相交的故人托孤,要求苏凤麒把玉菡抚养成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