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郑人有薪于野者,……,覆之以蕉,不胜其喜。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周穆王》
出处:罗平沼成,明社已屋,覆鹿遗蕉,亡猿灾木。 清·王闿运《桂阳州志序》
出处:守株待兔之举,视若不二法门,覆蕉寻鹿之徒,尊为无上妙品。 清·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序
出处:宋国有田夫,常衣缦缊黂,仅以过冬。暨春东作,自曝于日,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,绵纩狐狢。顾谓妻曰:‘负日之暄,人莫知之,以献吾君。’ 《列子·杨朱》
出处:子敬瞋目曰:‘远惭荀奉倩,近愧刘真长。’遂拂衣而去。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
出处:《三字经》:如负薪,如挂角。身虽劳,犹苦卓。
出处:纯以凡才,备位卿尹,不惟谦敬之节,不忌覆车之戒矣。 《晋书·庾纯传》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后主传》隗器凭陇而亡,公孙述据蜀而灭,此皆前世覆车之鉴。 裴松之注引王隐《蜀记》
出处:为浮屠者,必合其尖。 《新五代史·李菘传》
出处:大人,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?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1回:“你这个泼怪,岂知‘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’,‘父子无隔宿之仇’!你伤害我师父,我怎么不来救他?”
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2回:“自此谭、巫夫妇反目难以重好。”
出处: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卷:“常言道,夫妻无隔夜之仇,说不定明朝一早你就回去了。”
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9回:“‘夫妻无隔宿之仇’,我怪你怎的?”
出处:宋·陈亮《祭钱伯同母硕人文》:“子心罔极,福无十全。登进方隆,忍此弃捐。”
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福生于微,祸生于忽。日夜恐惧,唯恐不卒。”
出处:汉·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文》:“心烦于虑,而身亲其劳。躬腠胝无胈,肤不生毛。”
出处:唐·郑哲《女鬼记·孟氏》:“少年曰:‘浮生如寄,年少几何。’繁花正妍,黄叶又继,人间之恨,何啻千端。”
出处:唐·杨炯《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》:“浮生若寄,大渐弥留。遗诲子孙,庶几薄葬。”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故吴,诸侯也,以即铸钱,富埒天子,其后卒以叛逆。”
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宣帝纪》:“富贵无常,忽辄易人,如此传舍,所阅多矣。”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黄门协邪,群辈相党,自冀兴盛,腹背相亲,朝夕图谋,其构奸轨。”
出处: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02卷:“有缘无缘,福业相牵,有缘福至,无缘业缠。”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群仙朝圣》第一折:“因当今福与天齐,行仁孝神圣皆知。”
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9回:“绍闻忽然想起,此厅当日俱是猥亵之语,与今日相较,天渊相悬,云泥迥隔,可见地因人灵,福由心造。”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谏者福也,谀者贼也。人主听谀,是愚惑也。虽然,祸不妄至,福不徒来。”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84回:“但愿时时敬诵,自然消凶聚庆,福寿绵长。”
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魏策》:“天子之怒,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。”
出处:汉·孔融诗:“谗邪害公正,浮云翳白日。”
出处:明·柯丹邱《荆钗记·庆诞》:“齐祝赞,愿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