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袁鹰《悲欢·深深的怀念》:“‘人民,真是太伟大了!’这句语短情长的衷心赞叹,我想,是足以代表所有长征战士的心意的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载:班超戍守西域,凡三十一年。年老思归,上和帝疏云:“臣不敢望到酒泉郡,但原生入玉门关。”《宋史·蔡挺传》:“[挺]在渭久,郁郁不自聊,寓意词曲,有‘玉关人老’之叹。”
出处:严复《以〈渔洋精华录〉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诗见述率赋奉答》:“忽蒙佳什誉过庭,语重情深谁敢荷?”
出处:余易木《初恋的回声》十一:“如今,当‘周马’这个绰号,由于语简意赅,迅速地成为我的正式代号的时候,我反而处之泰然了。”
出处: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·圣谷篇语》:“国朝《岭南文钞》张南山《圣谷篇》语云:果中有核,肉中有骨,言中有物。三语括尽要旨,修辞家宜奉为玉圭金臬。”
出处:康濯《东方红》第五章二:“孟老汉可又自自然然地一忽晃火气全消,甚至还进一步责备自己似的,哑默了半天,才又脑袋一抬,愣着两只深窝大眼,语重心沉地说。”
出处:元·高栻《集贤宾·怨别》套曲:“这些时,玉减香消添了疾病,冷清清独自孤凄。”
出处: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闻得哭声,上前看时,虽然蓬头垢面,那玉貌花容,从来无两,如何不认得!”
出处:宋·张先《汉宫春》词:“玉减香销,被婵娟误我,临镜装慵。”
出处:南朝·梁元帝《驰檄告四方》:“孟诸焚燎,芝艾俱尽;宣房河决,玉石同沉。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玉佩琼琚,大放厥词。”
出处:宋·王禹偁《陈情表》:“望云就日,非无恋阙之心;玉粒桂薪,未有住京之计。”《宋史·外国传三·高丽》:“緼袍短褐,玉粒桂薪,堪忧食贫,若为卒岁。”
出处: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沧海横流,玉石同碎。”
出处:宋·高观国《花心动·梅意》词:“碧藓封枝,点寒英、疏疏玉清冰洁。”
出处:汉·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懿律嘉量,金科玉条。”
出处:《孔丛子·对魏王》:“驽骥同辕,伯乐为之咨嗟;玉石相揉,和氏为之叹息。”
出处:王欲玉女,是用大谏。 《诗经·大雅·民劳》
出处:清·湘灵子《轩亭冤》第七出:“喜今朝玉碎香销,魂游天国路迢迢,此去何须悲悼。”
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累害》:“公侯已下,玉石杂糅;贤士之行,善恶相苞。”
出处: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惊变》:“我那妃子呵,愁杀你玉软花柔,要将途路趱。”
出处:金·元好问《息轩秋江捕鱼图》诗之三:“玉堂人物今何在,纸尾题诗一慨然。”
出处:《魏书·常景传》:“锦衣玉食,可颐其形。”
出处:宋·曾巩《荔支》诗之二:“玉润冰清不受尘,仙衣裁剪绛纱新。”
出处:清·龚自珍《能令公少年行》:“一楼初上一阁逢,玉萧金琯东山东。”
出处: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20回:“其人品之美,翩翩皎皎,有如玉树临风。”
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百家》:“真伪颠倒,玉石混淆。”
出处:唐·李白《江上行》:“木兰之枻沙棠舟,玉箫金管坐两头。”:宋·周邦彦《蓦山溪》词“玉箫金管,不共美人游,因个甚,烟雾底。独爱莼羹美。”
出处:唐·李煜《破阵子》词:“凤阙龙楼连霄汉,玉树琼枝作烟萝,几曾识干戈。”
出处:三国·魏·锺会《移蜀檄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皆碎,虽欲悔之,亦无及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