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晋书·刘隗传》:“臣鉴先征,窃惟今事,是以敢肆狂瞽,直言无讳。”
出处:《论语·子罕》:“过则勿惮改。”南朝梁·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知过必改,得能莫忘。”
出处:清·陈康祺《郎潜记闻》:“本朝大臣夺情任事者,指不胜屈。”
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融负其高气,志在靖难,而才疏意广,迄无成功。”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”
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定公六年》:“陈寅曰:‘子立后而行,吾室亦不亡,唯居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。’”
出处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俗语云‘揭债要忍,还债要狠。’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,却是至理名言。”
出处:毛泽东《矛盾论 矛盾的特殊性》:“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,不看见全体,只看见树木,不看见森林。”
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颂其诗,读其书,不知其人可乎?是以论其世也。”
出处:《诗经·鄘风·柏舟》:“之死矢靡它,母也天只,不谅人只。”
出处:《庄子·天道》:“意之所随者,不可以言传也。”
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《春秋》,天子之事也。是故孔子曰:‘知我者,其惟《春秋》乎!罪我者,其惟《春秋》乎!’”
出处:宋 苏舜钦《答韩持国书》:“被废之后,喧然未已,更欲置之死地而后快。”
出处:毛泽东《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》:“多少事,从来急;天地转,光阴迫。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”
出处:清·龚自珍《答人问关内侯》:“夫支孽尽封,则国祚愈长久,愈窒碍难行,寰海不能容支孽。”
出处:《庄子·天地》:“识其一,不知其二;治其内,而不治其外。”
出处:《诗经·魏风·陟岵》:“陟彼枯岵兮,瞻望父兮。……陟彼屺兮,瞻望母兮。”
出处:宋·朱熹《〈中庸章句〉序》:“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,脉络贯通,详略相因,巨细毕举。”
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平帝纪》:“校尉公孙宾就斩莽头,军人争莽身,支纷节解,肌肉脔切。”按,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“公孙宾就”作“公宾就”。
出处:三国·吴·虞翻《与弟书》:“扬雄之才,非出孔氏之门,芝草无根,醴泉无源。”
出处:汉张衡《求合正三史表》:“臣伏见陛下思光先绪,以典籍为本,而史书枝别异,不同一贯。”
出处:宋孔平仲《续世说·言语》:“元宗问昊筠以道法,对曰:‘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,其余枝词蔓说,徒费纸札耳。’”
出处:《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·〈民报〉驳〈新民丛报〉最近之非革命论》:“吾驳论者之文,列举其主要之点,而一一辨之,未尝有枝辞蔓语。”
出处:明·孙柚《琴心记》:“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,贺郎君玉润水清,祝小姐枝繁叶茂。”
出处:《文选·陈琳》:“丞相(指曹操)衔奉国威,为民除害,元恶大憝,必当枭夷,至于枝附叶从,皆非诏书所特禽疾。”
出处:唐杨炯《为薛令祭刘少监文》:“惟此陶唐,有此冀方。上天祚汉,人神攸赞。开国承家,枝分叶散。三貂赫赫于台省,驷马谖谖于里閈。”
出处:《金石萃编·隋赵芬碑》:“清白自守,脂膏莫润。”
出处:《文选·班固〈答宾戏〉》:“方今大汉洒埽群秽,夷险芟荒……是以六合之内,莫不同源共流,沐浴玄德,禀仰太和,枝附叶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