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猿听经》第一折:“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,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。”
出处: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》:“迩来林栖谷隐,栉比鳞差。”
出处:《元史·河渠志三》:“岸善崩者,密筑江石以护之,上植杨柳,旁种蔓荆,栉比鳞次,赖以为固。”
出处:唐·范摅《云溪友议》卷六:“真娘者,吴国之佳人也,时人比于钱唐苏小小。死葬吴宫之侧,行客感其华丽,竞为诗题于墓树,栉比鳞臻。”
出处:后晋·沈昫《旧唐书·宣宗纪》:“况将士等栉沐风雨,暴露郊原,披荆棘而刁斗夜严,逐豺狼而穹庐晓破。 ”
出处:《北史·薛辩传》:“朕且含养,致之度外,勿以言辞相析。”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潘岳妙有姿容,好神情。少时挟弹出洛阳道,妇人遇者,莫不连手共萦之。”刘孝标注引《语林》:“安仁至美,每行,老妪以果掷之满车。”
出处:《书·召诰》:“厥终智藏瘝在。”周秉钧易解:“纣政不善,贤者藏匿,病民者在位。”
出处:鲁迅《题记》:“真所谓‘事实胜于雄辩’,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。”
出处:曹禺《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》:“我说作品的思想性,不是叫人看了那么直来直去,一览无余。”
出处:
出处:程树榛《大学时代》第二十五章:“‘只要工夫深,铁杵磨成针。’你是个能下功夫的人,有肯动脑筋,自然都能干出个眉目来。”
出处:罗悴悬《文学源流》:“至于《易》著《文言》,词尚整饰,《书》垂《典》《诰》,尤多叶韵,群言之祖,排偶尤繁,匪曰直朴无华,遂称复古也。”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貂勃曰:‘跖之狗吠尧,非贵跖而贱尧也,狗固吠非其主也。’”
出处:
出处:梁启超《中国国债史》:“两造交哄,势极汹汹,我政府疐后跋前,莫知所适。”
出处:
出处:郭沫若《南冠草》第一幕:“我考虑得很纯熟。我是早把生死置诸度外的。”
出处:元·刘祁《归潜志》第七卷:“士大夫为吏者,当以至公无我处之,事自理,民自服。”
出处:明·刘若愚《酌中志·内臣职掌纪略》:“盖内臣性贪苟得,至死不二,遂传为笑柄。”
出处:孙锦标《通俗常言疏证·释道》:“《晋书·王嘉传》:‘人候之者,至心则见之,不至心则隐形不见。’按,道经云‘至心朝礼’,本此。”
出处:汉·马融《忠经·天地神明》:“忠者,中也,至公无私。”
出处: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18回:“圣上置之不问。”
出处: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古之治天下,至纤至悉也,故其畜积足恃。”
出处:宋·李纲《议责成》:“譬犹奕者,置棋不定,不足以胜敌。”
出处:《孝经·开宗明义》:“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顺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无怨。”
出处:鲁迅《文艺和革命》:“这之前,有时恐怕也有青年潜入宣传,工人起来暗助,但这些人们大抵已经死掉,或则无从查考了,置之不论。”
出处:鲁迅《无常》:“鬼神之事,难言之矣,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。”
出处:唐·刘禹锡《答饶州元使君》:“置水之清必励,则人知敬。”
出处:宋·朱熹《朱子语录》第114卷:“今有学者在某门者,其于考理,非不精当,说得来置水不漏,真是理会得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