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清·张岱《游山小启》:“喜作闲人,酒席间只谈风月。”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运》:“请问至仁?庄子曰:‘至仁无亲。’”
出处: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任数》:“故至德弃智,至仁忘仁,至德不德,无言无思,静以待时,时至而应,心暇者胜。”
出处:《孔子家语·在厄》:“芝兰生于深林里,不以无人而不秀;君子修道立德,不为困穷而败节。”
出处:南朝·梁·梁元帝《讨侯景檄》:“孟诸焚燎,芝艾俱尽;宣房河决,玉石同沉。”
出处:明·徐霖《绣襦记·姨鸨夸机》:“他是个志诚君子,与别人不同,怎么开口起发他的?”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四折:“小生我怀旧意无私志,小姐白玉带知恩必报恩。”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襄州洞山守初宗慧大师》:“僧问:‘迢迢一路时如何?’师曰:‘天晴不肯去,直待雨淋头。’”
出处:明·杨循吉《朱先生诗序》:“余观诗不以格律体裁为论,惟求能直吐胸怀,实叙景象,读之可以喻。”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冠枝木之冠,带死牛之胁。”
出处: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结和》:“秦知进取之利,而不知鸿门之难,是以知一不知十也。”
出处:《易经·系辞下》:“是故,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”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第19卷:“问:‘一切含灵具佛性,既有佛性,为什么却撞入驴胎马腹?’师曰:‘知而故犯。’”
出处:《隋书·冯慈明传》:“慈明直道事人,有死而已。不义之言,非所敢对。”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公知其一,未知其二。”
出处: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97回:“在你是手足之情,知其不可为而为之,也是你的好心。”
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定公六年》:“陈寅曰:‘子立后而行,吾室亦不亡,唯君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。’”
出处:梁启超《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》:“无论为哀为乐,为怨为怒,为恋为骇,为忧为惭,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”
出处:郭沫若《南京印象》:“许多事情明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,但却丝毫也不能放松,不肯放松。”
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30回:“如今把他的锁扭开,明日未必不指一说十,讲那‘走了鱼儿是大的’话。”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指东打西,指南打北,打了个落花流水。”
出处:明·归有光《上总制书》:“指顾之间,勇怯立异,呼吸之际,胜负顿殊。”
出处:《魏书·王宝兴传》:“汝等将来所生,皆我之自出,可指腹为亲。”
出处:吕振羽《简明中国通史》第13章:“五代、两宋、辽、金成名的文学家、诗人,指不胜数。”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朱浮传》:“匹夫媵母,尚能致命一餐。”
出处:宋·王禹偁《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并序》:“惭非掷地之材,有玷他山之石。”
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智过万人者谓之英,千人者谓之俊,百人者为之豪,十人者谓之杰。”
出处: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九地篇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而后生。”
出处:《上饶集中营·集中营生活散记》:“天哪!人快要死了,还时时提防他会开小差,难道真要‘置之死地而后已’吗?”
出处:宋·苏轼《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》:“上林令吏之不材,而虎圈啬夫,才之过人者也,才者遗而不录,不才者置而不问,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