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三折:“动不动神头鬼脸,投河奔井,拽巷逻街,张舌骗口,花言巧语,指皂为白。”
出处:汉·荀悦《前汉纪·宣帝纪三》:“出门则乘骈辎,下堂则从傅母,进退则鸣佩玉,内饰则结纫绸缪。此则至尊至贵所以自敛,制不自恣纵之义也。”
出处: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有以为未始有物者,至矣尽矣,不可以加矣。”
出处:清·李伯元《南亭笔记》卷四:“王志得气盈,不以巡抚置意中。每诣院谒巡抚,仰面视天,言如泉涌。”
出处:《尚书·多方》:“我惟时其教告之,我惟时其战要囚之,至于再,至于三,乃有不用我降尔命,我乃其大罚殛之!”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二:“妾隔帘故邀其满引,至再至三,终不肯出。”
出处:《晋书·袁甫传》:“寿阳以西皆是中国,新平强吴,美宝皆入,志盈心满,用长欢娱。”
出处:三国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神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出处:宋·李纲《奏陈利害札子》:“今浚之罪乃在于志广才疏,力小任重,不能谘诹良策,而专于自用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班彪传上》:“然善述序事理,辩而不华,质而不野,文质相称,盖良史之才也。”
出处:北周·庾信《燕射歌辞·角调曲一》:“志在四海而尚恭俭,心包宇宙而无骄盈。”
出处:元·杨载《诗法家数·荣遇》:“后来诸公应诏之作,多用此体,然多志骄气盈,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,几希矣。”
出处:明·朱衡《道南源委》卷三:“[张彦清]初从朱子游,得其大旨,后与李公吕质疑辨惑,造谐益深。”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二回:“恒公虽然是个英主,却不道剑老无芒,人老无刚,他做了多年的侯伯,志足意满。”
出处:《古今小说·梁武帝累修归极乐》:“贲志骄意满,不复顾虑。”
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第三百八十八引唐·李玫《纂异记·齐君房》:“质伛影曲,报应宜然。”
出处: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间有古之长仆,亦有治郭安邦之功,救世保民之力,其形象概亦毁之,其意何也?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张堪传》:“年十六,受业长安,志美行厉,诸儒号曰圣童。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与崔群书》:“贤者恒无以自存,不贤者志满气得。”
出处:语出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臣闻以德和民,不闻以乱。以乱,犹治丝而棼之也。”
出处:《西湖佳话·三台梦迹》:“也先不道,志满气骄,将有长驱深入之势,不可不预之防。”
出处:明·宋濂《阅江楼记》:“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,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。”
出处: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都兴阿诸公,忠贞朴劲,屡摧狂寇,栉风酾雨,始终戎幕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徐穉传》“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”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《后汉书》:“穉诸公所辟虽不就,有死丧负笈赴吊。常於家豫炙鸡一只,以一两绵絮渍酒中,暴乾以裹鸡,径到所起冢外,……醊酒毕,留谒则去,不见丧主。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》:“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,栉垢爬痒,民获苏醒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司马迁传赞》:“然自刘向、扬雄博极群书,皆称迁有良史之材,服其善序事理,辨而不华,质而不俚,其文直,其事核,不虚美,不隐恶,故谓之实录。”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“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”
出处:《诗经·魏风·陟岵》:“陟彼枯岵兮,瞻望父兮。……陟彼屺兮,瞻望母兮。”
出处:清·李渔《怜香伴·僦居》:“栉霜沐露多劳顿,喜借得一帆风顺。”
出处:《新唐书·王鉷传》:“林甫方兴大狱,撼东宫,诛不附己者,以鉷险刻,可动以利,故倚之,使鸷击狼噬。”
出处:《墨子·亲士》:“良马难乘,然可以任重致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