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唐·韩愈《讳辩》:“听者不察也,和而唱之,同然一辞。”
出处:清·陈确《死节论》:“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,冠带之伦服膺新命!”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貂蝉曰:‘适间贱妾曾言,但有使令,万死不辞。’”
出处:唐·孙樵《武皇遗剑录》:“群疑胶牢,万口一辞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杨雄传下》:“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,大氐诋訾圣人,即为怪迂,析辨诡辞,以挠世事,虽小辩,终破大道而或众,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。”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:“即为怪迂,析辩诡辞,以挠世事,虽小辩,终破大道而或众。”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七:“承姑丈高谊,小婿义不容辞。”
出处:清·平步青《霞外捃屑》卷四:“使白太夫人,谓欲礼佛行也者,迎抵会城卒岁,无功为亲者讳,故隐约其辞不尽也。”
出处:《晋书·裴頠传》:“观《老子》之书,虽博有所经,而云‘有生于无’,以虚为主,偏立一家之辞,岂有以而然哉!”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五回:“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,杨仪等必投魏矣。”
出处: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第四回:“再没有再荐便宜的了,如何不肯?一诺无辞,就同六事鬼去拣了一个黄道好日。”
出处: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,天下莫不闻。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!”
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故说《诗》者,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。以意逆志,是为得之。”朱熹集注:“文,字也。辞,语也……言说《诗》之法,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,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。”
出处:清·顾炎武《答陈亮工书》:“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爱,谊不敢辞,已具一稿,藏之箧中。”
出处:明·杨荣《送陈司业诗序》:“予与光世处三十年矣,谊不容辞,故为序如此。”
出处:清·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高雨农序》:“雨农遽为之序,且有溢美之辞。”
出处:邹韬奋《经历》:“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,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,任何个人的艰险,是在所不辞的。”
出处:清·梁启超《关税权问题》:“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,既振振有词,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,以授之口实也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祭祀志上》:“群下百僚,不谋同辞。”
出处:孙犁《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》:“我从来不好夸大其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