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鱼腹疾,奈何?”
出处:明·张居正《承天大志纪赞·龙飞纪》:“河清云庆,祥光烛天。”
出处: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第六节:“虽然,以当时久困地狱,渴望天日之意大利人,骤闻此语,殆如涸鲋得水,笼鸟脱樊,且距且跃,且汗且喘。”
出处:语出《金刚经·一体同观分》:“是诸恒河所有沙数,佛世界如是,宁为多不?”南汉·张瀛《赠琴棋僧歌》:“河沙世界尽空空,一存寒灰冷灯畔。”
出处:明·王志坚《表异录·艺文》:“极思为文,曰涸思干虑。”
出处:《新唐书·契苾何力传》:“何力被执也,或谗之帝曰:‘何力入延陀,如涸鱼得水,其脱必遽。’帝曰:‘不然。若人心如铁石,殆不背我。’”
出处: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酧负》:“早除却花魔酒病,惯闻他鹤唳猿声,守清夜药垆丹鼎。”
出处:明·李开先《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》:“迄今才八阅月,绝从生之文法,除苛细之科条,虽若凛不可犯,而实蔼然可亲。”
出处:宋·柳永《西平乐》词:“正是和风丽日,几许繁红嫩绿,雅称嬉游去。”
出处:鲁迅《彷徨·离婚》:“一个人总要和气些,‘和气生财’,对不对?”
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六八回:“那凤姐却是和容悦色,满嘴里‘好妹妹’不离口。”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8回:“宝玉在身后面叹道:‘既有今日,何必当初。’”
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“子夏问孝,子曰:‘色难。’”刘宝楠正义引汉·郑玄注:“言和颜说色为难也。”
出处:南朝·梁·殷芸《小说》卷六:“有客相从,各言所志:或原为扬州刺史,或原多赀财,或原骑鹤上升,其一人曰:‘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。’欲兼三者。”
出处:有小儿,年十岁,偷刈邻家稻一束,琇之付狱案罪,或谏之,琇之曰:‘十年便能为盗,长大何所不为?’ 《南史·孔琇之传》
出处:元·刘壎《隐居通议·理学二》:“与朱文公往复辩论,每书辄倾竭浩荡,河奔海聚。”
出处: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·黄婆》:“此事前所未闻,是知穷荒绝檄,天奇地怪,亦何所不有,未可以见闻所未及,遂以为诞也。”
出处:《文子·七仁》:“先王之法,不涸泽而渔,不焚林而猎。”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度尚传》:“所亡少少,何足介意!”
出处: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怜儒脱难》:“吹嘘一点灵犀热,涸辙枯鱼沐浩波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赵岐传》:“[孙嵩]密问岐曰:‘视子非卖饼者,以相问而色动,不有重怨,即亡命乎?我北海孙宾石,阖门百口,势均力敌能相济。’”
出处:晋·陶潜《搜神後记》卷一:“丁令威,本辽东人,学道于灵虚山。後化鹤归辽,集城门华表柱。时有少年,举弓欲射之。鹤乃飞,徘徊空中而言曰:‘有鸟有鸟丁令威,去家千年今始归。城郭如故人民非,何不学仙冢垒垒。’遂高上冲天。”
出处:《庄子·骈拇》:“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
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演习·教白》:“苟得其人,必破优伶之格以待之,不则鹤困鸡群,与侪众无异。”
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遥望而清风宛在,鹤处鸡群;近观而光彩射人,龙来洞口。”
出处:《晋书·谢玄传》:“闻风声鹤唳,皆以为王师已至。”
出处:《庄子·骈拇》:“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
出处:宋·王炎《病中书怀》诗:“鹤骨鸡肤不耐寒,那堪癣疥更斑烂。”
出处:宋·苏轼《孤山二咏·柏堂》:“道人手种几生前,鹤骨龙筋尚宛然。”
出处:宋·苏轼《赠岭老人》诗:“鹤骨霜髯心已灰,青松合抱手亲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