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七十四回:“我是‘金鸡独立’,要一足微长。”
出处:鲁迅《孔诞祝圣言感》:“金风送爽,凉露惊秋。”
出处: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三》:“赦日,树金鸡于仗南,竿长七丈,有鸡高四尺,黄金饰首,衔绛幡长七尺,承以彩盘,维以绛绳。”
出处:唐·李商隐《辛未七夕》诗:“由来碧浪银河畔,可要金风玉露时。”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小张屠》第二折:“到来日只少个殃人祸,儿女是金枷玉锁。”
出处:《汉武帝外传》:“太上之药,有风实云子,金精玉液。”
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七四引《谈薮》:“金刚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”
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内篇》:“朱草生名山岩石中,汁如血,以金玉投其中,立便可丸如泥,久则成水。以金投之,名为金浆,以玉投之,名为玉醴,服之皆长生。”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,黑貂之裘弊,黄金百斤尽。”
出处:汉·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懿律嘉量,金科玉条。”
出处:汉·扬雄《法言·学行》:“天之道不在仲尼乎?仲尼驾说者也;不在兹儒乎?如将复驾其所说,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。”
出处:唐·李白《寄远十二首》第八首:“金瓶落井无消息,令人行叹复坐思。”
出处:晋·夏侯湛《抵疑》:“今乃金口玉音,漠然沈默。使吾子栖迟穷巷,守此困极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淮阴侯传》:“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,然终为汉王所擒矣。”
出处:《孔子家语·观周》:“孔子观周,遂入太祖后稷之庙,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古之慎言人也。”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“山公与嵇阮一面,契若金兰。”
出处:明·张岱《龙山文帝祠募疏》:“右并城隍,赖有金汤之固。”
出处:《荀子·正论》:“金舌弊口,犹将无益也。”
出处:《易·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
出处:宋·米芾《书史》:“隋唐藏书,皆金题玉躞,锦贉绣褫。”
出处:汉·扬雄《解嘲》:“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,处不讳之朝,与群贤同行,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,曾不能画一奇,出一策,上说人主,下谈公卿。”
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集大成也者,金声而玉振之也。金声也者,始条理也;玉振之也者,终条理也。始条理者,智之事也;终条理者,圣之事也。”
出处:汉·班固《汉武故事》:“若得阿娇作妇,当作金屋贮之也。”
出处:《庄子·骈母》:“多于聪者,乱五声,淫六律,金石丝竹,黄钟大吕之声,非乎,而师旷是已。”
出处:《南史·朱异传》:“我国家犹若金瓯,无一伤缺。”
出处:宋·戴复古《寄兴》:“黄金无足色,白璧有微瑕。求人不求备,妾愿老君家。”
出处: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四》:“熊渠子见其诚心,而金石为之开,况人心乎?”
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安有说人主,不能出其金玉锦绣,取卿相之尊者乎?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故信庸庸之论,破金石之策。”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小姐金玉之言,小生一一铭之肺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