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汉·王逸《离骚序》:“所谓金相玉质,百世无匹,名垂罔极,永不刊灭者矣。”
出处:汉·陆贾《新语·资执》:“欲辞晋献公譬马之赂,而不假之夏阳之道,岂非金石之计哉?”
出处:都道是~,俺只念木石前盟。(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)
出处: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相国、丞相皆秦官,金印紫绶。”
出处: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虽有金石之坚,犹将销铄而挺解也。”
出处:北朝魏·崔鸿《十六国春秋·前凉录·辛攀》:“辛攀,字怀远,陇西狄道人也。兄鉴旷,弟宝迅,皆以才识著名。秦、雍为之谚曰:‘三龙一门,金友玉昆。’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虽时侵掠,小有所得,力尽筋疲,不偿其费。”
出处: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:“观其坐高堂,骑大马,醉醇醴而饫肥鲜者,孰不巍巍乎可畏,赫赫乎可象也?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也哉?”
出处:《诗·周颂·执竞》:“斤斤其明。”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一回:“不惟金玉其质,亦且冰雪为心。”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四回:“汝保主公入吴,当领此三个锦囊。囊中有三条妙计,依次而行。”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锦瑟》:“生斤斤自守,不敢少致差(蹉)跌。”
出处:金·元好问《论诗》诗:“鸳鸯绣出从教看,莫把金针度与人。”
出处:宋·黄庭坚《了了庵颂》:“又要涪翁作颂,且图锦上添花。”
出处:唐·王建《宫中调笑》词:“胡蝶、胡蝶,飞上金枝玉叶。”
出处:唐·李商隐《锦瑟》诗:“锦瑟无端五十弦, 一弦一柱思华年。”
出处: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动不失时。”
出处: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总算一帆风顺,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,还高高挂着。”
出处:宋·范成大《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》:“那得青烟穿御柳,且将银烛照京花……锦天绣地春不散,任教檐雨卷泥沙。”
出处:《礼记·缁衣》:“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,故言必虑其所终,而行必稽其所敝,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。”
出处:唐·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虽时侵掠,小有所得,力尽筋疲,不偿其费。”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十七:“闻之异乡公子如此形状,必是个浪荡之徒,便有锦心绣肠,谁人信他,谁人请他。”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发在监里,紧打慢敲,怕他不来上钩。”
出处:唐·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骈四骊六,锦心绣口,宫沉羽振,笙簧触手。”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4回:“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,唤做‘定心真言’,又名做‘紧箍儿咒’,你可暗暗的念熟,牢记心头,再莫泄漏一人知道。”
出处:唐·李白《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》:“兄心肝五藏,皆锦绣耶?不然,何开口成文,挥翰雾散?”
出处:刘绍棠《狼烟》:“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,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。”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(项王)曰:‘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,谁知之者!’”
出处:元·白朴《梧桐雨》第二折:“统精兵直指潼关,料唐家无计遮拦,单要抢贵妃一个,非专为锦绣江山。”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4回:“禁曰:‘紧行无好步,当缓图之。’庞德不知于禁之意,只懊悔不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