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梁书·侯景传》:“赵超伯拔自无能,任居方伯。韩山之役,女妓自随,裁闻敌鼓,与妾俱逝,不待贞阳,故只轮莫返。”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武五子传》:“高皇帝,览踪迹,观得失,见秦建本非是,故改其路,规土连城,布王子孙,是以支叶扶疏,异姓不得间也。”
出处:南朝·梁·任荤《王文宪集·序》:“安以岁暮之期,申以止足之戒。”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退功臣而进文吏,戢弓矢而散马牛……斯亦止戈之武焉。”
出处:清·壮者《扫迷帚》第24回:“若虑迷信一破,道德堕落,必以保存为得计,此又何异欲止渴而饮鸩,欲疗疮而剜肉?”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叙传》:“侯王之祉祚,及宗子公族蕃滋,支叶硕茂。”
出处:清·陈忱《续资治通鉴》第五卷:“若专引知识,则嫌于私;若止循资序,未必皆才。”
出处:清·夏敬渠《野臾曝言》第111回:“前日令先生陈奏功绩,朕已惊叹为古今未有,今观东宫所奏,方知先生尚未道其十之一二,先生真只手擎天者也。”
出处:《宋史·王安石传》:“安石性强忮,遇事无可否,自信所见,执意不回。”
出处: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任数》:“至智弃智,至仁忘仁,至德不德,无言无思。”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至言去言,至为去为,齐知之所知,则浅矣。”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故曰,至礼有不人,至义不物,至知不谋,至仁无亲,至信辟全。”
出处: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水学·三江》:“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,不可执一而论。”
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吾王之好鼓乐,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?父子不相见,兄弟妻子离散。”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至仁无亲,至信辟金。”
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礼器》:“至敬无文,父党无容。”
出处: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尝趋百里外,从乡之先达,执经叩问。”
出处:《明史·董传策传》:“嵩久握重权,炙手而热。”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:“夫君子直而不挺,曲而不讪。”
出处: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58章:“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”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四卷:“公祖大人直道不容,以致忤时。敝乡士民迄今廑想明德。”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强德传》:“德持老子知足之计。”
出处:《南齐书·傅琰传》:“琰父子并著奇绩,江左鲜有。世云诸傅有治县谱,子孙相传,不以示人。”
出处:汉·扬雄《长扬斌》:“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,见其外不识其内也。”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庄子曰:‘盆鱼出游从容,是鱼乐也。’惠子曰:‘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’庄子曰:‘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?’”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且若亦知夫德之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?德荡乎名,知出乎争。”
出处:宋·苏轼《汉武帝论》:“知其一,不达其二;见其利,不睹其害。”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古者民不知衣服,夏多积薪,冬则炀之,故命之曰知生之民。”
出处: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子曰:‘知幾其神乎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