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义,人路也。”宋·朱熹注:“义者行事之宜,谓人之路,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,而不可须臾舍矣。”
出处:《周书·王悦传》:“白马要冲,是必争之地。今城守寡弱,易可图也。”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夫搏牛之(虻),不可以破虮虱。”
出处:三国·曹丕《曲论·论文》:“傅毅之于班固,伯仲之间耳。”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四十二回:“咺之逃,非贪生怕死,实欲为太叔伸不白之冤耳!”
出处:《南史·沈约传》:“执不拔之志,高卧东南。”
出处: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,因公子之徒以作乱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待以不次之位。”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7卷:“只说是他自己做的,中怀不臣之心,妄言污蔑妃后,要坐他族灭之罪。”
出处:《晋书·刘颂传》:“虽有所犯,轻重甚殊,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,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,以惑众听,因名可乱,假力取直,故清议益伤也。”
出处:《汉书·严助传》:“朔、皋不根持论,上颇俳优畜之。”
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君道》:“规谏必看不讳之门。”
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有“四十而不惑”的说法。
出处:《庄子·拼拇》:“使天下簧鼓,以奉不及之法,非乎?”
出处: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仆少负不羁之才,长无乡曲之誉。”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和传》:“诚能绝无益之欲,以奉德义之涂,弃不急之务,以修功业之基,其于名行,岂不善哉。”
出处: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其语闳大不经。”晋·羊祜《戒子书》:“无传无经之谈,无听毁誉之语。”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君守》:“不教之教,无言之诏。”
出处:南朝 梁 萧统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文采双鸳鸯,裁为合欢被;著以长相思,缘以结不解。”
出处:汉·扬雄《答刘歆书》:“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。”